8波比分

图片

2025年上半年湖北经济运行情况解读

2025-07-18 17:27 湖北省统计局

解读1:请问如何评价8波比分经济运行的整体表现,有哪些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复杂形势,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聚力支点建设,持续在“扩”“立”“破”“变”“保”上下功夫。上半年,全省经济保持稳健运行,延续向好态势,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年中答卷”。在此,我想用六句话来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以“稳”促进,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压奋进,聚力突破,奋力打好二季度经济发展攻坚战。经济增长稳中有升。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大省领先、中部领跑,较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供需两端同步发力。规上工业增加值、1-5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7.9%、12.2%、6.5%、6.9%、28.4%,分别高于全国1.5个、4.1个、3.7个、1.9个、25.5个百分点,增势良好。区域联动协同共进。“金三角”大空间协同发展,带动市州竞进提速。17个市州中,GDP、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分别有14个、14个、15个。

二是以“扩”加力,内生动能持续增强。全省上下围绕投资扩量提质、消费扩容增效、政策扩围加力,在“扩”字上下功夫,让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化关税冲击之危为内需牵引之机。投资稳定增长。全省共有施工项目19250个,增长7.1%;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8%,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2.5%,高于全国5.0个百分点,31个行业中26个实现正增长。消费保持活跃。全口径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5.9%、8.7%,分别比一季度加快1.1个、0.3个百分点。政策落实显效。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0.8%、63.0%,分别比一季度加快9.7个、36.7个百分点。房地产“因城施策”,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分别增长5.9%、5.6%,分别比一季度加快0.6个、3.1个百分点,14个市州销售面积实现正增长。

三是以“立”夯基,产业升级向新向优。全省上下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向高而攀、产业发展向新图强,在“立”字上下功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化外部打压之危为自立自强之机。创新投入持续加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8%,高于全省投资2.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4.6%。科创成果加速转换。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6%。新兴产业加快成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达27.5%。计算机整机、智能手机、光纤、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1.5%、19.9%、25.7%、62.1%。1-5月,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字内容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1%、31.7%、59.8%。文旅发展提质增量。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7.4%。经大数据平台测算,全省游客总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4.7%、16.0%;1-5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5.8%。

四是以“破”突围,对外贸易多元共进。全省上下灵活应对打破贸易壁垒,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在“破”字上下功夫,闯出一条开放发展新路子,化保护主义之危为合作共赢之机。外贸规模再创新高。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4023.1亿元。出口额、进口额分别增长38.5%、7.4%,分别比一季度加快16.1个、3.2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31.3个、10.1个百分点。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6.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7%。其中,电脑及其零部件、手机、集成电路、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分别增长19%、11.8%、25.3%、1.1倍。新兴市场开拓有力。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32.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9%,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对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56.3%、48.2%,对中东、最不发达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45.2%、40%。

五是以“变”增势,市场循环激活畅通。全省上下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变”字上下功夫,以制度创新激发内生活力,化循环不畅之危为制度创新之机。环境优化强信心。打造营商环境“五大生态”,实施“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发展生态持续优化,带动民间投资增长6.2%,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民间开发投资,其他民间投资增长11.4%,高于全国6.3个百分点。枢纽提能强联通。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90.0%。花湖国际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增速超过60%。1-5月,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7.1%、21.9%。供需衔接提效益。规上工业产销率为93.5%,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1-5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0%,高于全国13.1个百分点。主体壮大增活力。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1倍,拉动全省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5个百分点。

六是以“保”固本,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省上下着力纾困解难保主体、抬高底板保民生、防范风险保安全,在“保”字上下功夫,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化风险衍生之危为民生改善之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6.51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进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5.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44,比上年同期缩小0.03。“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充足。夏粮总产量99.01亿斤,增长0.9%,连续6年实现正增长。蔬菜、园林水果产量分别增长3.4%、3.9%。民生投入持续增长。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0.6%、11.5%、51.5%。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省经济实现稳健增长,发展态势向新向好,交出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这是在二季度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背景下取得的成绩,得来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下阶段要继续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持续提高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以支点建设的整体提升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解读2:请问您对上半年全省农业农村领域的基本情况有何评价?具体有哪些亮点和积极变化?

民为国基,农为邦本。农业农村发展不仅是安民心稳大局的“压舱石”,更是区域战略支点建设的重要支撑。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了今年以来全省深化农村改革实践,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进展和成效,应该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生产供给看,农业生产稳定向好,粮食安全底线有效夯实,老百姓餐桌货足价稳。一是夏粮再获丰收,总产量99.01亿斤,同比增长0.9%。今年,全省因地制宜加大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推广,推动夏粮单产继续提升,夏粮单产251.30公斤/亩,同比增长0.9%,单产提升对夏粮增产的贡献达九成以上。二是畜禽生产稳中有进。全省坚持以“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牵引推动高水平供给,农业产业韧性更足。上半年,全省肉蛋奶同步增产,猪牛羊禽肉产量246.6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6%;禽蛋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壮大,禽蛋产量增长8.7%。三是主要农产品价格平稳,特色农产品量价齐升。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式升级,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向好,猪肉、蔬菜、水果(含瓜果和园林水果)、水产品等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2%、3.4%、4.0%、4.6%。其中,小龙虾、黄鳝等特色淡水产品产量同比增幅较快。上半年,全省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生猪价格同比上涨3.2%,小龙虾价格上涨16.2%。

第二,从内需扩容看。一是优质农产品需求旺盛。今年以来,全省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为契机,大力推介特色农产品品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总数同比增长15.2%,名特优水产品产量比重达54.5%。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0.7%,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左右。二是农村居民消费提质升级。上半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0%,增幅连续2个季度快于城镇。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从2019年同期的1.69缩小到当期的1.52。此外,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的不断提高也为农村居民消费内容拓展和梯次结构升级带来有力支撑。

第三,从发展质效看,城乡融合发展提速,乡村振兴内生动能有效激活。产业方面,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各地因地制宜培育根植性主导产业,带动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就业方面,“湖北老家”吸引力和返乡兴业向心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在家门口就业。二季度末,省内就业占外出劳动力总量的比重(57.0%)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9个百分点,仍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大头。产业带动和就业拉动保障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7%,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较上年同期缩小0.03,脱贫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省农业农村领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还要在优化涉农政策供给,抓好重点产品产销衔接,培育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全方位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方面继续探索具有湖北特色的发展之路。

解读3:今年以来,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全省消费市场平稳运行,请问在居民消费特别是物价方面有哪些特点,对下半年走势怎么看?

今年以来,全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从居民消费端看,需求有效改善和提升,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特点。

第一,消费支出稳步回升。全省经济稳中向好,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在全力推动消费提振中,老百姓享受到了实惠,一些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涌现。刚刚发布了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主要数据,同比增长6.9%(全国是5.0%)。从居民生活消费看,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991元,同比增长2.4%。消费市场价格平稳上行,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其中6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消费市场向好态势巩固,消费扩容升级效果持续增强。

第二,消费品质向新而行。大家更注重生活品质,大健康、新文旅、泛娱乐、绿色智能消费需求明显增长,为市场需求注入新的活力。一是服务消费持续保持上涨。上半年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5%,连续10个月上涨,其中与假日文化休闲相关的电影及演出票、景点门票、宠物服务和儿童娱乐项目价格上涨0.2%-4.9%。从消费结构看,服务消费占比继续上升。上半年,全省全体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2.9%,快于商品性消费支出(1.9%)1.0个百分点,占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重比一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二是换新类产品涨势较好。数字、绿色、智能消费增长加快。汽车、手机等需求进一步释放,带动生活用品及服务和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分别增长6.2%和1.1%。其中,以冰箱、空调等耐用消费品为主的家用器具类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1.4 %,通信工具中移动电话消费数量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8.2%。从价格角度有一定体现,扣除能源的工业品价格同比上涨0.8%,其中洗衣机、电冰箱(柜)、厨房小家电、文娱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2%-3.0%。三是农村消费持续释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新的消费业态和消费模式,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提档升级。从数据看,上半年全省农村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等发展享受型消费分别增长11.5%、9.0%和14.8%。此外,农村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3%,快于全体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3.4个百分点。

第三,消费潜力积聚拓展。新供给带动新需求,新需求引领新供给,内需市场成长性向好,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扩大。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纵深推进的驱动效应逐步显现,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活力。另一方面,8波比分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低空经济、入境免签等消费市场正不断拓展,居民发展享受性消费占比较2019年提升2.5个百分点,加上扩内需政策继续显效,这些都为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奠定了基础。

下半年,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和政策效应的加持,物价有望保持平稳走势。进一步做好精准对标,落实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系列政策举措,坚持需求牵引和市场导向,顺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商品服务需求,加速新能源汽车等县域市场拓展,抓好节假日消费增长点,也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市场回升向暖。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